《尋找夢奇地 Bridge to Terabithia》
我真的超喜歡這部電影!雖然它是在2007年上映,算是舊片,
而且也不是什麼超紅的好萊塢主流大片,知道跟欣賞的人也相對少,但對我來說是印象最深刻的電影。
想當年還是在飛紐西蘭的飛機上看的,還害我用掉一大堆面紙 -___-
(剛好這部片就是在紐西蘭取景拍攝的)
不過這部片之所以沒有廣受喜愛,可能是因為當初上映時錯誤的宣傳方向
看這張海報就知道了:
官方宣傳硬是把這部片跟納尼亞扯上關係,導致許多觀眾因為錯誤的期待而感到被騙
覺得整部片不過是小孩子白日夢般的幻想,自然對這部片的評價很差。
但這部片的重點本就不在奇幻,而是男女主角在他們創造出來的世界裡找尋勇氣和力量,去克服現實當中的種種難關
同時還有西方電影最喜歡的家庭主題~
男主角身為家中唯一的男孩,被夾在四個姊妹之間,加上父親對於他格外嚴厲的態度
他要如何在經濟困窘的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、不放棄他的天賦,
並得到他一直渴望的父愛及認同。
文字敘述看起來或許有點中二,但實際在看電影的時候
會發現它所講的只是一個孩子最單純的想望,而非學生的那種的無病呻吟。
而我個人認為,本片的看點在於男女主角間自然而生、毫無矯飾的關係
孩子、男女之間最單純的感情,每個人都曾有過,或曾經渴望過。
所以我想對這部片有所共鳴的人,也許是出於一種懷念的感覺。
所以基本上應該要用這張海報才對:
另外這部片背後,其實有著更深的故事。
這部電影改編自西方作家,凱瑟琳帕特森的青少年兒童文學《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》
電影幾乎完全忠於原著呈現。
而帕特森創作這本小說的原因,是因為她的兒子David兒時最好的玩伴Lisa,
在海邊遭雷擊而死,年僅八歲(在那片海灘還有豎立她的紀念碑)
年幼的David遭受到很大的衝擊,讓她動念寫下這篇以友情&死亡為主題的故事。
而長大後的David,成為了這部電影的編劇與監製。
這個故事對David而言,有著療癒童年創傷、紀念早逝摯友的意義。
總而言之,這部電影其實比表面還要有深度。
除了演員們的表現奇佳,充滿奇幻、神秘、壯闊氛圍的配樂也相當棒。
飾演男主角Jesse的是2012年出演《飢餓遊戲》男主角Peeta的Josh Hutcherson.
當時還是少年的他在這部片中表現讓人驚艷,完整詮釋了劇中角色的內心和性格。
但我必須承認,他小時候長得比較好看,演技也比較好..........
至少在這部片中我很愛他XD
女主角Leslie,由AnnaSophia Robb飾演,
我第一次看到她是在《巧克力冒險工廠》裡演一個任性小鬼。
關於原作的敘述到此,為了替我寫的東西做個前言~
我目前寫的小說不多,且向來只寫原創不寫同人,
但這部片的結局實在太讓人感動,卻太讓人遺憾
加上一個好友的大力鼓吹────
我寫了我的第一部同人。
當然,不是現在跟原先定義不太一樣,卻廣為人知的那種同人──No offense.
故事背景設定在電影結束時的七年後,以男主角Jesse為主的第三人稱視角書寫。
大量素材和部分台詞來自於電影(因為我是看電影被感動的),
少數資訊參考原作小說。
因為算是一個磨練寫作功力兼具滿足作者私心的作品,所以就不分章節了~
身邊看過這部片,又要有共鳴的人實在太少
所以就當作自己寫來開心的囉XD
當然如果有人碰巧看到這故事,願意回去找電影來看就太棒了www